大满贯竞赛
新闻动态

抗美援朝后期,志愿军换装苏械,美军顿感压力:你们和谈没有诚意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9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  

第三次战斗打完后,中美两边都累得够呛。李奇微想给彭老总那边喘口气,就喊着说要停战。

不管美国心里打啥算盘,一说要停战,两边都觉得松了口气。李奇微心里明镜似的,知道美军是啥下场,可最后他还是被从朝鲜战场上给撤了下来。

接任总司令的人是克拉克。跟李奇微有差别的是,克拉克在军队里头,主要是搞文职那一块多一些。

调克拉克过来的原因,就是为了在和谈里能占上风。说实在的,前两任总司令都谈崩了,美军也开始琢磨着要不要停战了。

但话说回来,现在这时候,美国军队根本不想停战。要不,他们也不会对谈判的地点那么挑剔,各种不满意。

要想让美军坐到谈判桌前,咱们只能在战场上持续给美军施压,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第四、第五次战斗。

在抗美援朝那会儿,谈判其实不算是啥大问题,真正让我军头疼的是后勤这块儿。大家都知道,那时候志愿军在战场上,后勤补给是真心跟不上。

但实际上,这事儿真不能埋怨后勤部门。咱们国家刚解放那会儿,国内一切都还没来得及搞建设,战士们手里的武器五花八门,没有统一的配备。

所以,常碰到这样的事:一个团的子弹种类多得数不清。那时候,咱们军队的装备,有的是从国民党那里缴来的,有的是日军投降时接收的……

总而言之,各种形形色色的武器装备让后勤部门愁得直挠头。给志愿军搞定子弹供应,成了后勤最头疼的问题。

要解决眼前的难题,中央得给志愿军找新装备。可问题是,咱国家的军工产业还在起步阶段,压根儿没法给一整支部队配上武器。

所以,毛主席只好向苏联买武器。但买武器的这条路,走得并不顺畅。

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去朝鲜打仗时,斯大林心里头其实是不乐意的。他就像是不愿意跟美国闹别扭那样,也希望社会主义这边别跟资本主义那边杠上。

斯大林心里有自己的担忧,因此没答应金日成的请求。但我们国家的边境受到了威胁,实在没办法,只能出兵帮忙。

出兵朝鲜之前,毛主席早早就跟苏联那边打了招呼,商量好要些援助物资。斯大林也爽快,一口答应下来,说只要咱们中国军队一出发,苏联的军事帮忙也会跟着到。

志愿军进了朝鲜后,可斯大林答应给的物资却迟迟没来。说白了,就是他不信咱们能打得过美军。

要是咱们军队打了败仗,美军肯定会拿苏联给我们帮忙这事儿做文章。苏联不想跟美军硬刚,斯大林自然也想要躲开这种麻烦。

不过斯大林并没有一口回绝援助的事儿,他的意思是,只要咱们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打出好成绩,苏联那边就会给咱们送物资过来。

在头一回的交火里,咱们虽然把美骑一师给打趴下了,但志愿军为了耍得美军团团转,故意装出一副被打散逃跑的样子。结果呢,苏联那边就没瞧上咱军的战斗力,没给咱认可。

在长津湖战役成为第二次战役的关键一战后,斯大林终于见识到了我军惊人的战斗力,倍感震惊。这场战役过后,苏联方面做出了决定,要给我们军队提供36个师的苏式武器装备。

但这些武器装备,并不是立马就送到了志愿军的手里。事实上,志愿军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以后,才真正得到了这些装备。

在第三次大战那会儿,铁原和华川这两个地方,东边西边都打得火热,阻击战特别激烈。这一仗下来,李奇微心里头的美军胜利梦算是破灭了。

铁原阻击战打完的那个月,李奇微通过战场上的大喇叭,给彭老总捎了个话,说想谈谈和平的事儿。彭老总一听美国那边想和谈,心里头那叫一个乐呵,二话不说,赶紧连夜把这好消息往国内传。

毛主席得知消息后,马上就动手挑选去谈判的人。

有人讲,和谈都摆在那儿了,美国总不至于变卦吧?虽说和谈的主意是美国出的,可他们心里的小九九是想趁机喘口气,之后再搞个更大的军事行动。

就算咱们瞧出了美国的算计,咱国家还是得去谈判桌上坐一坐。因为只要这谈判一开始,后面那些个麻烦事儿,就都有法子摆平了。

美国现在看起来有点不行了,苏联也就大胆给我们军队提供了帮助。第五次大战打响前,我们收到了苏联送来的武器装备。

在这些武器装备里,不光有标准型号的枪和子弹,还有苏联大名鼎鼎的“喀秋莎”火箭炮。

所以,咱们国家特意安排了炮兵队伍,跑到苏联那边去学“喀秋莎”怎么用。这批苏联武器,对我们来说,可真是雪中送炭啊。

美国老是找茬要谈判,但一点诚意都没有。为了能让美国老实点,毛主席决定直接在战场上给美军点颜色瞧瞧。

那时候,美国国内也有人反对战争,可这些反对的声音不够响亮,没能改变政府的决策。

只有当美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,美国政府才可能真心想要求和。要是老百姓对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买账,那这仗肯定是没法继续打下去了。

第五次战斗打响后,美军惊讶地发现志愿军变得更强大了。就连咱们军队的枪声,听起来都跟以往不同了。之前提过,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大都是战场上缴获来的。

好多设备又老又旧,总是出毛病。更糟糕的是,有些设备一直扔在仓库里,等需要用的时候,拿出来一看,根本没法用。

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,帮志愿军解了围,也让他们的战斗力嗖嗖往上涨。这样一来,美军就感觉到志愿军越来越厉害了。

志愿军单凭自己的力量,就能成功地把美军赶到三八线以南。现在他们换上了更加先进的装备,美军显然更不是他们的对手了。

1953年那会儿,谈判都开了两年头了,可还是没个结果。美国啊,就想着在谈判时拖着我们,好让他们战场上能占点便宜。

咱们国家也盼着能有一场大胜利,让美国收敛起他们的傲气。谈判桌上那气氛,就跟摆着个定时炸弹似的,说不定啥时候就炸了。

志愿军经过一番商量,最后选定了马踏西里山作为战役地点。说到为啥选这儿,有个挺靠谱的解释,就是斯大林刚走,大家担心美国再来个像仁川登陆那样的突袭。

那时候,在马踏西里山守着的是志愿军的老对手,也就是陆战第一师。

要说谁对志愿军换装前后的战斗力心里有数,那肯定是陆战一师。在长津湖那场硬仗里,志愿军战士为了让陆战一师彻底没法跑,接二连三地炸了水门桥。

但是,因为美国工业实力强大,水门桥被反复修好了好几次。志愿军没能彻底打垮陆战一师,这成了他们心里的一个疙瘩。

长津湖战役之后,陆战一师元气大伤,按理说已经不适合再次上战场了。不过,由于美国在战场上迟迟拿不下胜利,克拉克就把宝押在了美国这支精锐部队上。

跟陆战一师头一回对上时,咱们军队的装备挺老旧,没法把陆战一师全歼在长津湖。那一仗打下来,咱们志愿军牺牲了五万多名兄弟。

碰上陆战一师,志愿军这回是要新账旧账一起清,铁了心要把他们彻底打散。

马踏西里山战役结束后,陆战一师被打得溃不成军。联军一听到这个消息,全都愣住了,根本不敢相信。后来在谈判的时候,美国军官竟然指责咱们没有真心想和平谈判。

邓华听到美国人的话,不禁笑了出来,他反问:“这不是你们之前拖拖拉拉,不愿意谈判那会儿了吗?”

邓华的一番话,让那位美军少将的脸颊泛起了红晕,但他还是摆出一副自己完全在理的姿态,这可真让我们中国方面憋了一肚子火。“好处坏处全让你们给捞去了,到头来反倒指责我们没诚意。”

这不是你们那边先搅乱了和谈吗?你们在谈判过程中老找茬,真当大家伙儿都看不出来你们的打算啊?

说白了,就是想能多拖一天是一天,等你们哪天力气恢复了,好来个突然袭击,让我们措手不及。

“你们能恢复实力,我们为啥不能让自己变强呢?要是你们先动了手,那就别埋怨我们也会反击。”邓华的话说得铿锵有力,直接点破了美国代表那点小九九。

让美国代表真正恼火的事情,并非是志愿军把陆战一师给击败了,而是志愿军得到了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支持。

战争刚打响那会儿,美国就琢磨着怎么别让苏联卷进来。杜鲁门心里头打的算盘是,最好连中国也别来掺和这事儿。

麦克阿瑟太固执了,非要将战火引到我们国家来,结果导致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吃了大败仗。而苏联的参与,更是成为了美军崩溃的致命一击。

在没有苏联帮助的那段时间,咱们军队就靠着一些老掉牙的装备,愣是把美军打得溃不成军。

“喀秋莎”火炮首次在战场上现身那会儿,美国大兵都惊了,还以为苏联军队杀过来了。就那么一轮猛烈的炮击,美军的一个阵地就直接被端了。

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的大佬国家,美国对苏联的重工业实力那是相当忌惮。想想二战那时候,美苏可是并肩作战的兄弟,美国亲眼目睹了苏联是怎么把德国给干趴下的。

当苏联的军工厂不分昼夜地制造军火时,连强大的美国都得承认不如。这时,可能有人会好奇,既然苏联这么强大,为啥还会对美国有所忌惮呢?

说实话,苏联和美国之间并不是谁在惧怕对方,而是两边都在躲着不打架。要是真动起手来,说不定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呢。

二战结束后没几年,法西斯给大伙儿的伤痛还历历在目。谁要是胆敢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,那就是跟全世界人民过不去。

斯大林并非因为惧怕美国,他是担忧战争本身。同理,这也就是美国为啥敢对朝鲜动手,但面对苏联时却不敢轻易挑起全面战争的原因。

大家常有个误会,以为苏联没插手朝鲜战争,但这不对。1951年下半年开始,斯大林悄悄派了空军来帮我们。

苏联飞行员换上了中国解放军的制服,在鸭绿江南岸那片广阔的平原上空,与美国空军展开了激战。虽然美国那边心里明白对手是谁,但两边都心照不宣,没人挑明这层关系。

为了阻止战争越闹越大,美国暗地里接受了苏联空军的介入。直到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,这事儿还一直被藏着掖着,没让人知道。



Powered by 大满贯竞赛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